每次少吃飯,身體都在準備下一次爆吃

「每次少吃飯,身體都在準備下一次爆吃」



「我現在不敢吃白飯啦,減肥期間不能碰澱粉。」

「欸~你減重喔?那飯要少吃一點喔,白飯很胖欸!」



這些話,你是不是也常聽見、甚至自己說過?



但你仔細想想——

每次你拒絕白飯,結果呢?



轉頭買了珍奶,吃了蛋糕,嘴饞嗑了一堆餅乾……



然後又開始自責:「我怎麼這麼容易餓?怎麼又失控了?」



其實,真正讓你變胖的,從來不是白飯本身

而是你吃飯的方式、順序,還有你為了補足飢餓感亂吃的一切。



所以,我們真正該問的不是「要不要吃飯?」

而是:「我吃的這碗飯,是讓我穩定、飽足的?還是讓我血糖崩潰、慾望暴走的?」





血糖為什麼會讓你更餓?



當你空腹吃進高GI、高精緻度的食物(像巧克力蛋糕),



血糖會快速升高 → 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 → 短時間內血糖迅速下降,你會感到極度飢餓,彷彿剛剛吃的都沒進去。



這就是「反應性低血糖」:你不是沒吃,而是吃錯順序、吃錯內容。



最終讓身體陷入想吃更多的惡性循環,越節食,越容易失控。





先吃什麼,決定你瘦不瘦



研究顯示,「若先攝取纖維和蛋白質,再吃碳水,

血糖曲線會平穩許多,飽足感更持久,食慾不容易大起大落。」



像是先吃蛋,再吃薯泥,血糖反應就明顯小於直接吃薯泥。



血糖不飆高 → 胰島素不亂分泌 → 飢餓感變弱 → 更容易控制進食量。





真實案例分享



在我們的減重班裡,常見學員剛開始的飲食是:

早餐蛋餅配奶茶,午餐滷肉飯,晚餐炒飯。



聽起來不過量,但熱量密度高、營養密度低,血糖忽高忽低,脂肪當然囤積越來越多。



我們並沒有要他們不吃飯,而是做了幾個簡單調整:



– 早餐:加一顆蛋、無糖豆漿



– 午餐:滷肉飯換成半碗飯 + 滷豆腐 + 青菜



– 晚餐:炒飯改為一碗糙米飯 + 三樣菜 + 一份蛋白質



這就是「菜肉飯結構」:不求完美,而是有做就好。



結果是:他們幾乎都在一個月內自然瘦下3~5公斤,沒人感到在節食或痛苦。





科學也這麼說



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指出:

高纖、原型、植物性飲食(如地瓜、糙米、豆類)能有效穩定血糖,降低肥胖與慢性病風險。



研究也證實,只要在主食前吃一份蔬菜+蛋白質,就能降低血糖峰值達30%~50%。



這一點,就足以改變你對澱粉的誤會。





白飯真的那麼壞嗎?

​ 

比較一下白飯與其他澱粉類的膳食纖維含量與血糖影響

白飯:高GI,膳食纖維0.4g

糙米:中GI,纖維約3g

燕麥:低GI,纖維10g

薏仁:低GI,纖維16g

論:白飯不是不能吃,而是不能單吃、空吃、亂吃。





吃白飯不怕胖的3個關鍵策略



1. 先吃菜肉蛋,再吃飯

​ ​ 降低血糖反應,延長飽足時間。



2. 搭配蛋白質與纖維,減緩消化速度

​ ​ 飯進胃時不是單打獨鬥,有「隊友」幫忙穩血糖。



3. 白飯換一半為低GI全穀澱粉

​ ​ 例如糙米、南瓜、地瓜,不只更穩定,也更營養。





給努力中的你一段話



你不是沒有自制力,也不是吃一點白飯就罪大惡極。

只是沒人教我們,吃飯的順序、搭配和節奏,才是瘦下來的關鍵。



你怕的不是白飯,是又一次失控,又一次對自己失望。

但這次,試著用科學的方式幫自己撐住。

給自己一點空間,一點策略,一點愛。



如果你也曾經「不吃飯還是變胖」,把這篇文章存起來。

或留言告訴我:你對白飯最大的誤解是什麼?

也歡迎分享給那個每次吃飯都內疚的朋友。



2025/05/08。一休 

一起加入一休陪你健康瘦 👉課程官方Line:https://lin.ee/ApHSqCU (或搜尋ID:@sososo )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